foto: 在京都的小學裡喝杯咖啡吧~

 

( つじあやの: 京都出身的歌手,最喜歡她的嗓音搭配著慣用的樂器烏克麗麗。這首MV的掌鏡者也是她自己,拍的正是京都最日常的風景。

噢~如果你覺得她的聲音有點熟悉,那麼一定是來自《貓的報恩》的主題曲:風になる)

 

{ 這篇的文章拍攝於2011/8/20,那是日本打工度假生活第251天。}

 

回到台灣生活後的2012,在台中過著最習慣的日常生活,最常想起的往往是京都生活的那半年。坐在日式建築改建而成的咖啡館裡,今天下午想起的是京都由小學改建而成的前田咖啡店。

從京都最熱鬧的地段,四條通及烏丸通路口步行約莫十分鐘便能找到目前位於京都芸術センター(京都藝術中心)裡的咖啡店。土黃色的建築佔地不小,即使在巷弄中亦不難找尋。

 

 

原為明倫小學校的建築物,一入內便看到戰前日本各地小學中幾乎都會設置的"二宮金次郎"銅像。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本取名為"金治郎"的二宮先生,由於報戶口時市役所的人員登記錯誤,才會沿用"金次郎"的名字。金次郎為人所稱道的並非在教育上有偉大的貢獻,而是經歷當時幕府時代社會動盪及大饑荒下,他帶領農民復興荒地等等與農業相關的貢獻,而成為重要的農政家。戰後為了希望學生能效法其勤勉經神,便取其幼時上山砍柴回家時,邊走路邊看書的形象立銅像歌頌。但近幾年由於教育界認為"邊走路邊讀書"的精神不符合現代教育理念,似乎也有一波拆除銅像的浪潮。除了這些正面的史蹟,日本校園怪談裡"一到夜間就會行走的金次郎銅像"也是許多日本人從小繪聲繪影的恐怖校園故事。這些資料,讓我想起了台灣幾年前的打倒蔣公銅像事件,就像校園生活也會盛傳夜間會活動的蔣公銅像。

 

 

切換掉那些恐怖畫面,明倫小學校跨越了昭和時期,雖然在90年代後期由於少子化及政策下廢校,但擅於保存舊建築物以及再度利用的京都人,2000年原為校舍的建物,以京都藝術中心之姿重新與世人見面。保存完善的建築物處處可見濃濃的昭和氛圍。

 

 

穿過中廊後,一走到內部的這處長廊,一股熟悉的印象油然而生。這裡不就是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的那條磚紅色的走廊嗎?幾乎是鸞生之作哪~

 

 

甚至窗外一樣面著球場,只是這裡依然是黃土地罷了~而對面那棟建物,目前則是提供給年輕藝術家的創作及練習場所。

 

現役球場

 

在京都藝術中心裡,不可缺少的自然是各類藝術活動的文宣,其中一間教室就將從前放期刊的書架改放置京都各地的活動文宣。我個人是個無可救藥的紙類收集控,雖然每次都會提醒自己:不會去的活動就不要拿啦~但每次都還是會讚嘆著文宣的設計以及創意然後又默默的收入包包中。於是也造成每次的大遷移以及要回台灣前痛苦的割捨。

 

 

而前田咖啡在這裡的分店,前身也是教室,班級牌上寫著的自然是カフェ,店門也像小學一樣要用兩手側推開才行。

 

 

前往那天是八月裡的周末,室內約莫1.5間教室大,不算大的空間裡或許因為周末的關係幾乎快滿席了~一個地方住久了後,似乎也會染上和當地人相同的習性,經常都會有種自己也是京都人的錯覺。所以拿起相機對著滿滿的人群拍張室內照,觀光客最常見的舉動,我已經臉皮薄到辦不到啦...

 

 

那麼就來看看餐點吧~為了晚點還要趕去打工,於是點了店家推薦的老味道:肉醬義大利麵和熱拿鐵~

噢~菜單上還有日本人自創的ナポリタン(拿波里義大利麵),在日本菜單上經常可見的這個口味,相傳是二戰後,橫濱飯店的大廚為了擅用美軍撤軍後所留下的大量義大利麵及罐頭而創造出日本人也喜歡的口味。根據剛看完的<深夜食堂>所描述,"拿波里義大利麵的材料是火腿跟洋蔥,時髦一點的店要用磨菇。然後一定要加青椒。最後還要灑上起司粉和墨西哥辣椒醬一起吃。"所以下回到日本旅行時,不妨試看看日本人獨創的拿波裡也吃不到的拿波理義大利麵吧~

真要評分的話,這天的餐點算中規中矩,不算特別但也不會讓人失望。

 

 

此外店內也販賣一些小餅乾及蛋糕提供外帶或內用~雖然這些我都無福消受,但後來有一次在超市買到前田咖啡和某家麵包共同推出的咖啡麵包,那濃郁的咖啡香令人難忘阿~

 

京都‧前田咖啡

 

 

我想如果是對於昭和風情日式校舍建築的興趣大於享受美食的朋友,那麼明倫咖啡店我會很建議過來走一趟喔~

畢竟能夠在教室中喝杯咖啡的經驗並不是那麼常見的經驗哪~

 

[FYI]

1. 前田咖啡明倫店: 京都市中京区室町通蛸薬師下る山伏山町546-2

2. 元・立誠小学校 : 說到京都的小學校,立誠小學也不容忽視~位在高瀨川附近,一樣以藝術活動盛營聞名,有機會的話推薦去走走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李小火 的頭像
    李小火

    旅行般生活著吧!

    李小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