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to : 哥哥的幼兒園生活真的是很幸福的吧~
這是一篇很長的文章,想來記錄一下哥哥三年的幼兒園時光~
雖然畢業典禮已經在六月中結束了,但是哥哥的學校可以待到七月底,直到今天真的要踏出校園才有種真的要離開的感覺阿~~
老師要我們寫封信給要畢業的孩子,印在畢業紀念冊上的內容是這樣的 : 寫給即將上小學的哥哥
為了這篇文章,再次整理一遍照片就會覺得,當初毅然決然轉學到這裡真的是正確的選擇。
因為學齡前在周老師親子教室,有很多美好的蒙特梭利親子時光,
所以當年參觀幼兒園時,我的基本條件是希望有超大的戶外區,希望是以蒙特梭利教學為主,
雖然我也明白正統的蒙氏幼兒園必須跨區就讀,住家附近是無法找到合適的,一開始參觀的都是那種有超大戶外區的學校,
第一所參觀的學校就是連離峰時刻也要開車超過20分鐘的學校,距離真的太遠只能放棄。
私立新莊聯合幼兒園當初來設立時我雖然有留意,但是看到照片中的戶外區好像很小,就沒有把它列在最想參觀的名單中。
直到我參訪了一輪後,才發現原來這裡沒有我最想要的蒙特梭利教學,但是這裡的所有理念都是我最想要給孩子的幼兒園生活哪!
照片中看起來好像不大的戶外區,其實非常足夠,也有沙坑跟植物區,重點是孩子們真的能使用,
只可惜那時我們已經排不上名額了,綜合考量後最後只能先去念另一所完全沒有戶外區的蒙特梭利的幼兒園,
一個學期後很幸運收到私立新莊聯合幼兒園的候補通知~~~
對於幼兒園的選擇,
如果您重視孩子每天實際的體能時間,而不是空有漂亮遊戲區,平常根本不會去;
多元的自主學習區、不希望孩子年紀還沒到,就花太多時間在制式簿本書寫,
重視生活自理能力,孩子們要當小幫手,照顧自己也要照顧環境,
希望孩子吃原型食物,禁止任何零食進到校園;
生日不用煩惱要準備什麼豪華蛋糕或是分享包,而是讓小壽星在校自己做慶生烘焙分享;
不過需要花錢置裝的萬聖節,但有感恩的祖父母節,
可以接受母語學習,但是完全沒有英文課程;
注音教學以角落活動為主,不會有制式簿本;
沒有校車,需要親自接送,停好車得親送到門口,而不是路邊開門老師就帶走,
那我想私立新莊聯合幼兒園是個很棒的選擇。
而園長領導的教師團隊也是非常用心,園長真的是個重要的靈魂人物。
私立新莊聯合幼兒園背景及環境
私立新莊聯合幼兒園是新竹市教保人員協會旗下的一所私立幼兒園,協會的其他幼兒園分布在新竹、雙北,老師們也不定期會有進修課程。
園所設置在新北市新莊區中平路439號南棟一樓,這裡亦是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所以大樓的員工子女有優先入學權,
而在學校跟大樓的努力下,113學年度開始,也就是明年開始就會轉為非營利幼兒園,
這代表什麼?? 代表著明年一般生要入學的話就要經過抽籤生死戰了阿阿!!
我看學校今年度還有中小班的缺額,猶豫中的爸媽希望看完這篇你們會立刻行動來當學弟妹吧~~~
幼兒園設在辦公大樓內的第一大缺點就是接送,
它不像一般街邊型幼兒園,車子到門口,小孩立刻就能入校,
車子必須要停到地下停車場,至少一小時內是不用付費的,現在是車牌辨識了,之前是要取票卡時,我每天都在找剛剛的票卡放去哪裡了.....
停車位很多很大很好停,車道也很好開,不會天天出入都擔心刮到車子....
上下課期間有開放停在一樓的臨停區,但是一樣是要停好走進去大樓,趕打卡的上班族爸媽就會比較辛苦些,
如果有幼齡的二寶的話,每天接送要不斷上上下下汽座,真的挺辛苦的。
但是在大樓內的幼兒園,其實有很多隱藏福利跟有趣之處,這個我們下面再談。
學校總共有四個班級,分成小班、中小、中大的混齡教學,沒有幼幼班。
教室是長條型沿著走廊排序,廁所集中區域,教室內沒有廁所,
園所內有兩名男性老師,兩位老師很年輕但是在這裡至少服務三年以上了,
入園時會特別詢問是否會介意如廁後由男性老師擦拭,家長介意的話會請女老師協助。
首先想介紹戶外區,也是當初我曾經覺得小,但後來覺得這個戶外區真的太棒了。
有聽過嗎? 有些學校空有美美的戶外區,但是其實孩子很少有機會去玩。理由是怕孩子曬,怕孩子流汗吹風感冒....
面對大樓中庭,太陽不會直接直射的戶外區,孩子不會曬到發暈,但是老師們設計的大肌肉運動時間,真的是操好操滿。
大班後哥哥說他最討厭禮拜一,因為老師都會要他們跑步很多圈,孩子啊,老師就是讓你們藉由跑步收心啦~~
戶外區除了跑步攀爬,老師也會利用器材設計許多活動,鍛鍊孩子的體能,
有時候天氣好,看到午睡前老師帶著孩子們在戶外念繪本也好棒~
沙坑區可以讓孩子有不同觸感的接觸機會,孩子都超期待玩沙日阿!
除了體能運動外,戶外區老師也會帶著孩子們種植作物,
有時候還有特殊訪客來作伴,有陣子養雞,很妙的叫做麻油雞,這學期養小鴨,叫做奶酪。
而下雨天或太冷時,即使是在教室內,老師也會設計許多體能活動,
孩子們必須動得夠才能靜的下來。
當初會轉學的原因之一就是深感只有室內遊戲區的學校,大肌肉時間實在是相當不夠啦!
沒有簿本的學習區到底在學什麼? 喜閱讀/能思考/愛運動的教學理念~
我想這是許多爸媽入學前最煩惱最擔心的吧?
看到雙語、全美幼兒園,華麗的課表,多少有點擔心所謂的學習區到底在幹嘛吧?
每學期老師們都會針對下學期的教室活動重新規劃跟設計符合現階段孩子的內容。
開學後會帶著孩子們認識跟了解各區的活動內容後,孩子們就能自由選擇學習區。
深深記得小班下學期剛轉學過來時,哥哥最愛的就是創作區,經常都會看到他拿著自己充滿想像力完成的作品。
所以這三年間,不管是紙箱創作、LAQ積木、或是和同學們一起團體創作的KAPLA,完成的墾丁福華大飯店,每個創作區都有哥哥的身影哪。
有些是需要讓孩子練習看說明書完成指定作品、LAQ蒸汽火車~
而和同學一起團體創作時,則是需要許多的溝通技巧,一起先討論決定主題,
老師協助列印照片,跟他們討論哪些需要增減,遇到困難該怎麼克服。
有時候雖然會覺得,「欸~你怎麼都在創作區出不來啊? 」
但也是覺得其實哥哥能夠將腦海中的想像實踐出來,對毫無想像力的媽媽我來說,實在是個很厲害的能力阿~
之前帶哥哥去上美學花藝課時,老師曾說過 : 「三四歲的孩子,使用手肘的力氣,幼兒園的孩子開始使用手腕,小學時使用手指。」
沒有簿本的幼兒園,又是怎麼孩子練習的呢?
比如說名字,年紀小一點的時候,老師讓孩子用黏土黏出自己的名字,至少要認得自己的名字哪! 大一點才讓孩子描寫。
每天孩子們需要在校完成點點名紀錄本,用圖畫記錄下今天在學習區做什麼,類似大人的工作紀錄表~
平常日是沒有任何功課的,周末的借書日才需要寫讀書心得,讓孩子寫書名、畫出故事中的情節畫面~
學習區的活動實在很多元豐富,桌遊區讓孩子練習數理能力、還有接受失敗的受挫度。
老師們也會定期發放風報,上面會記載著這段期間孩子在校的學習活動內容,
我每次收到都覺得老師們真的好用心,我們想像中以為好像只是在玩的學習區,其實涵蓋著老師希望孩子們能夠增進的能力。
每學期期中跟期末,也會收到一大本孩子的在校活動紀錄,老師會仔細記錄孩子這段期間去了哪些區域,以及個別能力的紀錄。
疫情緩和後,學校的家長入班日 是非常難得可以探究孩子們學習區活動的好機會。
直接去當孩子的同學一天,跟著孩子一起在學習區活動,可以更深刻的了解孩子在學校幹嘛?
去年去的是我不太擅長的編織區,跟著孩子一起拆拆解解才能理解呢。
再次感恩讚嘆老師,如何在二十多個孩子的呼喊中,給予每個孩子不同的指導。
家裡兩個孩子輪流喊媽媽~媽媽~我都要忍住火氣了阿阿~~幼教老師真的太偉大了阿阿!
學校完全沒有英文教學,自然沒有外師,
學校注重的是母語教學,沉浸式台語課程,之前寫過一篇心得,哥哥的台語學習之路
最近也開始加入客語教學。
這段正文老師講解的影片再次佩服老師的台語真的很厲害欸~~
豐富的食育體驗以及注重原型食物,零食不入校園
當初幫哥哥從舊學校轉學的原因另一點就是,以前的學校飲食實在是太鬆散了,
無法理解老師用糖果餅乾鼓勵小孩,點心時間的加工食品比例之高、
當哥哥人生中第一杯珍珠鮮奶竟然是在以前的學校喝到....一直以來對大人正在吃的東西毫無興趣,就連我喝著飲料都不感興趣的哥哥,
怎麼會在上了幼兒園後,在飲料店門口大哭大鬧說他要喝飲料..... 當下我真的是太震驚了....
我不是完全不讓小孩吃零食,只是希望學校應該是個提供孩子正確飲食的場所,怎麼會造成讓孩子跟家長吵著要吃不良食品的狀況呢 ?
轉學過來新莊聯合幼兒園後,學校的餐點都以原型食物為主,而且絕對不能帶零食去學校,所以自然不會有收到零食的困擾,兒童節之類的,孩子們收到的禮物也是書或教具,很棒!
就像學校的大散步啦、甚至到畢業典禮後的野餐,
我問哥哥要帶什麼? 他也是立刻跟我說 : 不可以帶糖果餅乾喔 !
我們家哥哥是蠻挑嘴的孩子,我應該算是廚藝中間的媽媽,但是還是經常被嫌東嫌西...
新莊聯合幼兒園的每月餐點都會公布,而入學後最驚訝的是哥哥願意嘗試許多他從來不吃的食物,
他很討厭吃任何需要咀嚼的肉塊,但是在學校他卻什麼都願意嘗試,哥哥說因為學校阿姨煮得比較好吃~
有一次遇到廚房阿姨,我還特地跟她討教到底要怎樣煮才不會被小孩嫌棄哈哈~
而食育的教育,除了在一日三餐外,更多的是讓孩子們實際參與,
學習區有食物製備的工作,製作馬鈴薯沙拉、一起洗菜煮火鍋慶團圓、
前陣子孩子們在練習製作麵糰,不同的水量會造成麵團的成功或失敗,麵條好不好吃就靠仔細的麵團操作紀錄。
還有一學期是製作麵包,讓孩子放學在門口限量販賣,義賣所得一起捐出去給弱勢團體!
特殊節日更是搖元宵、包粽子、包水餃,樣樣不可少。
而每個月的慶生會,更是小壽星最期待的時刻,因為壽星會由老師引導在校製作點心一起享用,
印象中看過綠豆湯、杯子蛋糕、鳳梨酥、吐司條.... ,通通都是自產自銷,我想這樣的慶祝生日活動更有意義,也更有趣呢。
深入社區,探索生活周遭
學校位在辦公大樓內,要說缺點就是在疫情緊繃期間,還是會有點擔心接送時搭乘電梯等等,接觸的人群會比較多。
但是總體來說學校的管控算嚴謹,至少在疫情最緊張期間,沒有經常面臨大規模的全班或全校停班停課。
而且我們要有信心,希望疫情生活再也不要再來了.....
優點反而是很多的,可以想像成整個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都是孩子的探索場,
天氣好會去中庭跟露台運動踏青,母親節可以直接去郵局寄卡片,
而大樓內不定期會有展覽,老師們也都會帶著孩子去參觀,
去年有個介紹台灣鹽業發展的展覽,後來相關單位的工作人員後來還特地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堂鹽結晶的課程呢。
每逢節慶有時候老師也會帶著孩子們去各單位拜年領紅包袋啦、或是歡度國慶活動,由孩子致贈手繪國旗,
承蒙各政府單位的照顧,孩子們畢業時的禮物也是超級多,爸媽兩手都要拿不動的狀態,超級幸福。
有時老師們也會帶著孩子走訪附近的展覽館,其實帶小孩出校門是很疲累又須要繃緊神經的,但是也很謝謝老師們帶著孩子不只在教室中學習。
親師交流管道及家長各項參與
哥哥當初要轉學時最不能接受的部分就是沒有戶外區跟飲食鬆散,
但舊學校最大的優點就是老師們都非常親切,老師的聯絡本都寫得密密麻麻,詳細的紀錄著孩子每日大小事。
( 但這也是我個人的感受,因為班上也有其他家長的感受完全不同。)
所以當初我最最猶豫的就是 : 如果轉學了我們會遇到什麼樣的老師? 孩子是不是能夠適應? 畢竟這是最最難掌控的。
哥哥從小班下學期轉學過來後,從星砂班接著到中大班混齡的貝殼班,這一路上遇過了不同的老師們,
我個人深深覺得,每個老師有不同的方式,有的老師喜歡手寫聯絡本溝通,有的老師希望午休時間直接來電溝通,又或者是放學時直接見面聊,
每個人的眉角不同,有什麼狀況直接跟帶班老師詢問最適合,家長跟老師間才能有效的溝通~~
哥哥就讀期間也遇過老師異動,但整體來說,老師的流動率不是超級頻繁。
只是還是比較希望若老師們有異動狀態或是有短期進修計畫,不管是調職到協會其他單位,或是改任園內其他職務,校方能提早告知家長一聲~~
各班會有各自的臉書私人社團,老師們每周會上傳孩子們的照片,真的很感謝老師忙碌之餘還幫孩子記錄下校園生活,
本文的照片九成都是老師拍的阿 ~ 只是傷感的是,疫情下的孩子們,童年都是戴著口罩度過的。
學校每學期公布的行事曆上,會有些特殊的活動,如果家長有機會參與真的很推薦可以更深入孩子的校園生活。
<大散步>
通常會先從學校附近的公園開始往外拓展,孩子們要練習搭機捷去大都會公園、或是再轉乘捷運到大安森林公園、植物園等等,
出門前老師會先花好多時間先練腿力,要先去爬樓梯,孩子們要有遠行的體力才能走路坐車跨區去大散步~
有幸當過兩次志工媽媽,一次就是剛入學,孕中期去附近的公園
一次就是畢業前的最後這次去植物園啦~
全職帶著妹妹,無法全程參與,那就帶著水果到終點站探班吧!
當志工媽媽的話,可以更深刻的感受到孩子跟同學的互動,也可以藉此和其他同學媽媽交流育兒情報~~
另外還有每學期的<親子旅遊>,一起坐遊覽車出去玩,
全家一起動一動的<親子健行闖關活動>,一起上山去運動
來說說可能的缺點吧~
1. 班上沒有由老師設立的班級line群組,line群組不管在哪種成員組成下,在各方面都是有好有壞,畢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也有可能是我個人比較羞於直接跟其他家長要聯絡方式啦~
如果孩子們能夠跟幼兒園的好友保持聯繫,又或是可以相約一起上其他才藝課程,有伴一起可能會更有動力。
2. 幼小銜接的準備要提早開始,
因為幼兒園完全沒有簿本作業,為了讓哥哥習慣上小學後有功課的生活,大班下學期開始,媽媽家教開始上線,我會準備一些紙本作業或是注音練習,跟他一起練習 : 每天要坐在書桌前的習慣。
升小一的這個暑假, 去安親班? 去正音班? 最後我選擇了線上正音班,
學校的學期區雖然有在練習注音,下學期也讓孩子抄寫聯絡本練習,
但有感哥哥的拼音能力還不太夠,自己教又太折損母子感情,最後選擇免接送的線上正音課程,至少再奠定一些基礎。
如果時間可以重來,我想我可能會早一點讓他上,至少可以自己拼讀,自己主動閱讀,母子的焦慮感可能會少一點。
3. 英文課程
學校是完全沒有英文課程的教學這點可能很多爸媽不太能接受。
哥哥之前的學校是有部分英文課,轉學過來後因為完全沒有英文課,
等到開始幫他安排課後英文班時,即使已經是選擇自由度很高非制式化的教學,還是會有點排斥學習。
4. 放學時間
學校四點半開始放學,基本上還蠻多同學就開始陸續回家了,
六點後算延拖,基本上會到五點半後的同學已經不多了,
有一次剛好到外縣市回程塞車,大概六點十分左右到校已經是倒數了,
四點半後的放學時間,學校不會開電視給小孩看也不會抖音歌曲K歌時間,孩子們有時聽故事有時玩玩具有時趴下來休息~
但是這個時間對許多上班族爸媽可能會有點緊張,需要先考量好。
5. 額外收費項目 : 才藝課程和八月的營隊
欸這應該不算缺點,但我就一併補充在這好了,
學校的才藝課程是四點半後才開辦,(參觀幼兒園時有遇過上午就在上收費才藝課的....)
有些熱門的課程會在報名後須要抽籤抽到才能參加,
之前哥哥沒興趣,所以完全沒報名,老師會詢問,但沒有感受到業績壓力(?),就是沒報名也不會怎樣,有的學校是老師會一直push ....
暑假有時會開立營隊,就是會找其他外面的課程老師進來授課,一整個月報名,月費會比平常高,也可以不參加,整個月直接放暑假。
去年八月的主題是恐龍考古、美術課程、動力積木樂高課。
平常除了自由參加的親子旅遊外,基本上不會有其他特殊的收費。
整體來說,新莊聯合幼兒園的教學理念其實和公幼還蠻像的,
雖然哥哥現在都沒心沒肺的說著 : 不會阿~ 想要趕快畢業。
但是我想他有一天想起幼兒園的生活,應該會是快樂的回憶。
最後要感謝這一路上遇到的老師們,尤其是進到貝殼班後遇到的正文老師和溫柔的娜娜老師,
看起來好像會有點兇的正文老師,其實人很有趣,這陣子正文老師在說西遊記的故事,哥哥也很有興趣,回家都會分享。
畢業典禮上,正文老師送給孩子的那段話說著 :
「我們這陣子不是在讀西遊記嗎? 各位大貝殼們,你們即將上小學了,你們以後也會像唐三藏取經的路上一樣遇到很多困難跟妖怪。可能是不想跟你當朋友的妖怪啦、或是功課很難啦、
遇到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還會有很多的孫悟空好朋友們幫助你,最重要的是還有爸爸媽媽家人可以尋求幫助~ 」
本來以為只是經典文學介紹,沒想到老師的深意在這裡,真的覺得好感動哪!
也要謝謝所有貝殼班的同學們,謝謝你們豐富了哥哥的幼兒園生活~
只是我想哥哥可能對小學生活有點緊張,到底為什麼會擔心考0分啦哈哈
而整個幼兒園最重要的核心人物就是園長了,
以前我不太懂為什麼參觀幼兒園時,園長的角色很重要。
在這裡認識了汪園長後,在無數個育兒困境求救中,深刻感受到園長對於幼兒教育的熱情,
從小到妹妹要去臨托還是幼幼班,大到哥哥的學習困境,
對於英語學習的切入點,幼小銜接的準備,園長媽咪都能給予精準的建議。
一個教育團隊的領頭羊是相當重要的角色,再次感謝園長媽咪和團隊的付出~~~
「所有一切真正應該學的事,我都在幼兒園學過了。」
All I Really Need to Know I Learned in Kindergarten. by Robert Fulghum (1993)
孩子啊~ 也許有一天你會覺得這句話很有意義。
畢業快樂~~~
--- 本文為哥哥2021~2023年間的就讀經驗談,但願學校將來越辦越好,越來越多孩子受惠 ---
更多即時更新請見粉絲頁,歡迎加入 In my 3 place 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