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wanna cook for you.

 

foto :  我們都在離開家以後,開始想像以及複製出印象中"家"的味道。

 

 

其實我並不是從以前就很喜歡做菜的,雖然爸媽工作忙碌,但是幾乎每天晚上媽媽還是會為家人做出一桌的菜餚。

習慣了在家吃晚餐,習慣了不油膩的料理,不像許多家庭式各自外食,自行打發。

於是去年開始到台北工作後,受夠了天天油膩的便當,買了小卡式爐,

開始下班後第一件事先逛黃昏市場接著回家煮晚餐的家庭主婦人生。

自己吃,也煮給妹妹吃,做菜是花時間的。

出門買便當到吃飽看電視,花不上半小時的時光。自己做菜說不定才進行到備料的階段。

簡單的從基礎的家庭口味開始, 越來越喜歡慢慢來的料理過程。

台北時期就在一天天自己帶的便當中結束,來了日本後又進入了另一個階段。

 

第一份工作在冰天雪地的新潟滑雪場,天寒地凍下,當地的口味非常重,

口味偏鹹也就算了,青菜攝取極為缺乏,到現在我都還記得食堂裡的沙拉寶座永遠是少得可憐的高麗菜絲。

有一次好不容易買到了一把菠菜和金針菇,用微波爐小心加熱後,六個人一人一口分食的回憶依然鮮明。

因為想吃菜,也想吃清淡,毫無廚具僅有一台公用微波爐的坎坷條件下,展開了第一階段的微波料理時光。

 看起來一點也不厲害的蔬菜麵,可是分了好幾批加熱過程才完成的。

想一想自己還真是有毅力而且不畏旁人眼光,來來回回好幾趟下,完成後連食堂裡的日本人都過來觀摩一番。

 

11/365 初めての電子レンジ料理

 

後來後來,不但研究出如何用微波爐加熱出軟滑的蛋包,(當然發生過不小心蛋黃炸裂的驚悚事件...),

也變化出三分鐘可完成的微波爐波菜蒸蛋,最後的集大成就是咖哩了。

 熱呼呼的咖哩淋在白飯上,或是把配角換成烏龍麵,甚至沾著法國麵包都很對味。

  

33/365 電子レンジ料理 カレー大成功

 

新潟一個月的滑雪場工作結束後,到了供吃也供住的和歌山溫泉旅館,

放假的時後經常被熱情的同事帶去吃當地料理,廚娘魂那段期間戰鬥力消退不少。

三個月的住海邊生活結束後,搬到大阪開始過著猶如度假般的女子宿舍生活。

尚未有收入下的城市生活,當然要從伙食費上先做節約。

做點簡單的菜,兩三個人在家一起吃,聽著她們說著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佐味。

 

 

157/365 兩菜一湯

 

路過ABC Cooking的時後,想起好久前曾看過的可以在這裡上一堂免費的料理課,

馬上拉著朋友一起報名參加,揉麵團煮義大利麵,兩個小時後一起分享這個下午的成果。

那麵包真是簡單香醇的好味道哪~

 

 

決定住在京都的Guest House,除了房間吸引人外,這裡還有個好大好大的廚房。

兩套全新的廚具,中島式廚房( Kitchen Island )的設計,完全符合以前看室內設計雜誌時對未來廚房的美好想像。

一邊做菜,一邊和在餐廳的朋友們聊天,人多的時後手忙腳亂但也不顯得擁擠~

"將來我也想要一個這樣的大廚房哪~"心底總是會出現這樣的聲音~

趕快把經典台穎台詞改編一下就會變成,

她的話,我可以。

→ 有這種大廚房的話,當全職家庭主婦我可以。

 

 

 

無巧不成書的是,除了有大廚房還附贈了一位大廚室友。

來自東北茨城縣的大輔師傅,幸運的逃過了地震和海嘯,原本任職的餐廳卻躲不過海嘯的威力下全毀。

離開了習慣的東日本,即使曾經到海外餐廳多年工作的經驗,然而一身的本領卻不容易打入西日本的餐飲領域。

到了日本才發現,關東和關西的地域競爭其實很明顯,而料理的口味也很不同。

像是關東人熱愛的納豆,關西人卻不是很領情。

就連馬鈴薯燉肉關東人偏愛加入豬肉,而關西則是以牛肉居多。

半開玩笑般試探著請大輔師傅教我做菜,他倒是爽朗的答應了。

圍裙穿好,頭髮紮好,開動前大喊一聲:いただきます。這是他的料理要求。

從拿刀開始,料理的小技巧,以及中華好媳婦必知的柴米油鹽醬醋茶,

來到日本後不得不知的さしすせそ,分別代表著

さとう、しお、す、しょうゆ(古語:せうゆ)、みそ  (砂糖,鹽,醋,醬油,味增)

 

 

決定一道想學的菜,備好料後就開始吧!

偶爾還是會有聽不懂的料理相關日文單字,但就像前工作和日本料理鐵人植竹主廚一起工作時他跟我說的:

"廚房裡最重要的溝通語言是body language" 邊看邊學接著跟著做。

我很感謝大輔師傅的耐心,以及就算我切出醜醜的菜或是包出奇怪模樣的水餃時也不會挨罵。

微笑著鼓勵和放手讓你去嘗試,是學做菜時一大安心石。

 

以前阿以前,媽媽也是很希望我們一起在廚房跟著學做菜的。

但人們總說"一個廚房容不下兩個女人。" 或許對媽媽來說,廚房是她的地盤。

即使想幫忙,但是笨手笨腳的不太會準備,分不清楚蔥阿蒜阿之類的差別時,很容易就被責罵。

加上媽媽非常要求廚房的整潔,就算大人不在家時,想試著練習看看,仍然極為容易被發現廚房被使用過的痕跡....

就在這種想學做菜→但又容易被罵→索性逃離的惡性循環下,就染上了遠離廚房的鴕鳥心態。

 

(右上開始順時鐘:泡菜水餃備料中/烤雞肉,泡菜水餃,和風醃高麗菜/中華炒飯備料/ABC Cooking 一日課程的成果)

 

慢慢的依樣畫葫蘆的做出了幾道菜,比方說咖哩中加點番茄醬口感會更有層次,

青椒鑲蛋適合作為便當菜色,也可以對付不敢吃青椒的小朋友~哈哈~

媽媽的涼拌小黃瓜菜單,好不容易在不吃辣的日本超市中找到乾辣椒後,總算更有完成感了。

馬鈴薯燉肉這道料理也是朋友們指定的定番料理,和咖哩幾乎一樣的食材,難怪日本主婦們會同食料理這兩道菜。

從咖哩和馬鈴薯燉肉這兩道菜也可以看出日本人熱愛澱粉的表現哪~ 

 

 

日本因為物價高,大部分的人都有在家自炊的習慣~

所以各式便當週邊物品推陳出新而書店裡總是有各式料理相關書籍。

總覺得日本的家庭主婦們一定都過著一早起來準備老公小孩的便當,猶如阿信般的生活。

尤其是小朋友的便當一掀開更是要有著龍貓啦,多拉A夢啦等等可愛造型。

然而和許多日本媽媽聊過天後才知道,因為許多學校都有提供營養午餐,

所以需要為小孩子們準備便當的機會大概只有類似遠足啦,或是特定活動的時候而已。

然而東京瓦斯推出的這部關於便當的CF,還是讓人覺得好溫馨~

讓我想到國小有一個月因為轉學,來不及訂購營養午餐,那一個月我每天吃著媽媽中午煮好熱騰騰的午餐~

每天打開便當盒時都覺得好驕傲,因為有著別人沒有的家常菜,

到現在還是很想念那段學生生活中美好的便當時光~

 

 

 

這次家人到日本旅遊,一來想讓他們看看我現在住的地方讓爸媽安心,

一方面也想吃媽媽煮的菜,也想讓大輔師傅嚐嚐台灣料理的味道,台日料理會的提案因而成形。

爸媽好客,經常會邀請親朋好友到家吃飯, 總是希望大家可以快樂的享用。

對人大方這一點,我想也是家庭環境下給我的薰陶。

用餐的氣氛是歡樂的,朋友們家人們聚在一起,不會說中文的不會說日文的,喝起酒來語言也不是太重要了。

只是台日料理會事前事後引發的諸多風浪,最後大輔師傅也搬走了。這倒是始料未及。

 

Party @ home

關於料理我想學的還有好多,回台灣也想做給家人朋友吃。

料理,我想那是一種連接,連接了人和人的距離,分享著食材的滋味和生活的況味。

 

"我想做菜給你吃。"

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跟心愛的人這麼說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李小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